聚焦六大前沿科學領域,2021未來科學大獎周閉幕

來源:電子信息產業網 中國電子報

近日,2021未來科學大獎周圓滿閉幕。為期6天的大獎周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系列活動包含了2021未來科學藝術展、獲獎者學術報告會、科學峰會、獲獎者對話青少年等系列活動。期間,近百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專家學者實現云端聯動,共同探討學術前沿話題。

image002.jpg 

11月19-20日舉辦的科學峰會,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形式進行。來自中國科學院、斯坦福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20多個著名大學的頂尖科學家,分別圍繞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天文、數學、計算機6大領域,聚焦干細胞與再生醫學、RNA生物學、功能性腦成像與干預、量子的人工調控、量子材料15個細分領域,分享前沿科學成果,共同探討學術創新。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2021年輪值主席張懋中在頒獎典禮致辭中表示:“探索自然界奧秘的好奇心和解決未知的滿足感是對科學探索的最大動力。希望通過頒獎典禮,使各位對科學多一分專注,對從事科學多一份向往,支持科學家們續攀研發高峰?!?/p>

為了保證大會一貫的高水準學術內容和廣泛的國際影響,2021未來科學大獎周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議題策劃指導委員會。今年,浙江大學勵建書和斯坦福大學駱利群擔任議題策劃委員會聯席主席。

據了解,今年生命科學領域聚焦“干細胞與再生醫學”“RNA生物學,未來醫療新方向”以及“功能性腦成像與干預”三大細分領域。物理領域聚焦“量子的人工調控”“量子材料”兩大細分領域?;瘜W領域聚焦“化學材料”“有機合成分子”兩大細分領域。天文領域聚焦“宇宙起源”“宜居星球”“深空探測”三大細分領域。數學領域則聚焦“代數幾何”“數論”“幾何拓撲”三大細分領域。計算機領域聚焦“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及“芯片”兩大細分領域。

image003.jpg 

今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場獲獎者學術報告會分別于香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線上舉辦。獲獎人分別闡述其獲獎成果,分享科研人生與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思考。獲獎人幾十年潛心研究、集智攻關的歷程,也正是科學家追求科學夢想,傳遞科學精神的時代縮影。

全網播出的未來科學大獎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學術報告會——“極端條件下的物質世界與超高時空分辨觀測”活動中,張杰教授談到:“榮獲2021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意義重大,這意味著團隊20年的努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p>

“獲獎者對話青少年”活動旨在為熱愛科學的青少年提供與科學家溝通交流的機會,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勇氣。

“科學點燃青春:2021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對話青少年”活動在全網直播?;顒又?,專家分別與三所鄉村學校的學生代表展開線下線上對話,向學生們講述成長經歷與科研故事,同時也回答了來自青少年關于個人成長經歷、學習方法,未來職業規劃、對物理學專業領域乃至科技未來發展趨勢的提問。

image020.jpg 

據悉,六年來,未來科學大獎共評出24位獲獎人,他們做出的科研成果在國際上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力。2019年沈南鵬代表捐贈人大會做出“將未來科學大獎永久化”的承諾,在延續原有的年度捐贈外,發起成立總額為1億美元的永久捐贈基金。在頒獎典禮現場,2021年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大會主席王強宣布,已經完成全部份額的承諾,永久捐贈基金正式啟動,并將在2025年,即大獎十周年之際,全面負責大獎的所有支出。

除此之外,未來科學大獎的捐贈人群體今年也在不斷壯大,由原先的12位增至14位,五源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先生和云鋒基金聯合創始人及主席、云鋒金融集團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復旦大學校董虞鋒先生作為新力量加入捐贈人行列。

人人做人人模人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