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0-08-04 14:35 來源:電子信息產業網
電子信息產業網刊載:
隨著5G網絡日益普及,互聯網進入高帶寬、低時延時代,催生新業態,激活新動能,特別是,疫情打破了全球供應鏈之前的高效率體系,更讓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看到了新的發展方向,也深刻意識到原有的模式已難以帶動全球經濟整體恢復。對此,以中美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加速產業布局,推動互聯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衍生出新業態、新模式,呈現新的發展態勢。
一是政企協作共抗疫,互聯網巨頭在技術層面積極支持疫情防控,強化與政府互聯互通,為建設智慧城市、打造政務數據平臺、推行電子政務等夯實合作基礎。
疫情下,中美兩國互聯網巨頭快速反應,構建公共衛生服務大數據平臺、數字防疫系統、疫情地圖等支持政府防疫,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拓展線上服務。例如谷歌和蘋果宣布聯手打造公共衛生服務大數據平臺;谷歌宣布2020年將在美國辦公室和數據中心方面投資100多億美元;百度發布“疫情小區”地圖及數字防疫系統,為監測疫情實時動態提供支持;華為云免費開放AI醫療服務和相關云服務,同時面向全球招募伙伴共同“科技抗疫”。
此外,結合國內發展新基建及建設智慧城市、數字政府等相關需求,互聯網企業在5G、新能源充電樁、公共醫療、線上政務等環節加速布局。截止當前,騰訊已投資奧格智能、飛渡科技等智慧城市相關項目,并在疫情期間積極與武漢、青島等地開展有關智慧城市的合作;阿里達摩院宣布正式成立XG實驗室,專注5G基礎設施技術和應用的協同創新;華為已確定與國家電網、星星充電、南網電動、華商三優等機構進行合作,為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提供解決方案。
二是受疫情沖擊,傳統線下行業暴露短板,為實現行業轉型與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各國傳統產業與互聯網巨頭合作不斷增強,大力推進產業融合趨勢。
受疫情沖擊,金融、教育、批發零售業、餐飲業等傳統線下行業受人員流動不暢、交通管制等因素影響,經營壓力增大,亟需發展線上業務對沖中長期線下經營壓力,這為互聯網企業創造了業務空間。特別是,疫情期間線上教育、超市線上平臺、直播帶貨、網絡政務服務、銀行線上服務等業務推廣,改變傳統消費者習慣,降低了互聯網企業推廣成本。
比如說,德意志銀行已邀請微軟、谷歌和亞馬遜競標,以徹底改造其過時的技術網絡,實現業務轉型以彌補虧損;3M公司選定亞馬遜為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通過亞馬遜的云計算服務,實現基礎設施現代化;北歐半導體與亞馬遜通用軟件合作,加快智能家居和其它無線產品的開發;騰訊參與投資的中國在線教育平臺“猿輔導”、與新希望成立合資公司,布局農業互聯網、智慧城鄉等領域,又與中國農業銀行聯合打造智慧校園平臺,開放線上教育繳費、線上云課堂等6大線上應用和服務等;阿里收購韻達快遞部分股份,著力打造物流IoT開放平臺。
三是疫情期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互聯網及通信企業抱團取暖、跨國與跨行業強強聯合趨勢增強。
隨著互聯網企業在物聯網、云計算、智能設備、虛擬現實等領域競爭加劇,為擴大行業影響力,深耕潛在市場,跨國、跨行業合作成為必然。疫情期間,封鎖防疫、嚴控人員流動等措施的實施激發新一輪線上產業發展,互聯網與通信企業看到了商機,力爭贏得全球產業布局先機。需要注意的是,前期國內互聯網、通信設備等技術型代表性企業走出去受全球產業鏈回流、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響,呈現放緩態勢,但并不能改變華為等跨國與跨行業的戰略發展布局。
例如,為尋求全球電信產業合作,谷歌進軍電信基礎設施領域,籌建新海纜系統以連接意大利、以色列和印度,在印度、卡塔爾、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新建四個區域數據中心,打造全球移動邊緣云計算平臺;谷歌與IBM達成合作,在谷歌云上推出IBM Power Systems,促使更多企業向云端遷移;微軟與Microchip、恩智浦、高通、瑞薩和意法半導體合作,擴大開發其Azure云計算平臺;針對美國制裁,華為不斷拓展其他地區業務,相繼加入全球專利保護社區、與Inter Digital達成專利許可協議,并致力于搭建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平臺,同時在俄羅斯、埃及、歐盟和法國尋求建立數據中心、設備制造工廠等。
四是疫情推動互聯網行業巨頭在數字經濟領域加快發展,除涉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外,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智慧物流、線下支付、線上娛樂等新興領域競爭態勢加劇。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行業巨頭加速在制造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開疆拓土,通過發展“互聯網+”形成了更大規模的互聯網產業格局。疫情再度催生線上服務業,加劇相關智能化產業競爭,互聯網企業積極尋求與具備一定規模的行業領先者合作,采取建立市場聯盟、簽訂獨家戰略合作協議、并購重組、籌建新公司等主要形式。
比如說,近期由華為、諾基亞和愛立信主導的5G市場競爭格局下,為消除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31家技術和電信企業建立聯盟,該聯盟包括微軟、谷歌、IBM和思科等大型技術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威瑞森等美國運營商以全球運營商,高通公司、英特爾公司和三星公司等硬件和芯片制造商;Facebook投資57億美元收購印度Reliance Jio電信運營商9.99%的股份;寧波均勝電子與微軟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實現雙方在汽車產業云應用、智能語音、現代協同辦公、研發體系完善等領域的合作;華為與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導體合作,共同設計移動和汽車相關芯片,國內與國家電網、星星充電、南網電動、華商三優等機構進行合作,為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提供解決方案;騰訊成為游戲直播行業虎牙和斗魚兩大巨頭的大股東、收購環球音樂集團10%股權,布局音樂娛樂領域。
五是為弱化疫情影響,互聯網企業為保障企業營業收入壓縮縮減非技術類支出同時,也采取免費開放企業平臺資源服務舉措,積累用戶黏性,挖掘潛在客戶;同時承擔大型企業社會職責,創造就業機會,優先支持中小企業渡難關。
互聯網產業受疫情影響較小,但考慮長期發展,相關企業還是不同程度采取了縮減支出、裁員等舉措?;谟脩暨呺H成本較低特點,互聯網企業開放平臺資源服務,一方面不會過多增加企業的成本負擔,另一方面,通過半年到一年的免費體驗期間,可以加深相關行業對企業服務的認識和體驗,有助于拓展市場。同時,疫情對中小企業負面影響較大,大型互聯網企業有意識地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也是維護社會經濟穩定重要途徑。
例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計劃將下半年營銷預算最多削減50%;蘋果、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均考慮多招軟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產品設計師等專業人員;微軟推出新一輪的BizSpark Plus計劃,向初創企業提供6萬美元的資金使用公司的Azure云計算平臺;阿里發布《阿里巴巴告商家書》,扶助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減免平臺商家經營費用、提供免息低息貸款、開放靈活就業崗位、補貼快遞物流、提供數字化服務、支持遠程辦公等服務。疫情期間,騰訊投入15億元戰疫基金幫扶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上云”存在的資金問題,同時對逾10萬元的中小企業提供幫扶資源,同時還在供給側推出“千帆計劃”,即三年內發展一千家SaaS服務商。
(作者:張淑翠 李佳璐 謝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