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19-07-15 11:05 來源:中國科學報
“云+芯”軟硬件一體化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高精度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邊緣人工智能視覺芯片……在6月13日揭幕的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會場里,一系列人工智能相關展品亮相。
以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為指引,北京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鼓勵科研人員勇闖人工智能“無人區”,組織人工智能倫理與安全研究,探索形成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北京模式”,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培育產業
北京市統計局公布的今年1~4月北京市經濟數據顯示,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高端制造業增勢較好,高技術制造業增長7.7%,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6.3%。
以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為北京經濟發展貢獻了數量和質量。這得益于北京戰略性的頂層設計。
2017年底,北京市印發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的通知,選取醫藥健康、人工智能等十個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高精尖產業,為全市產業的新發展提供“路線圖”。
北京市科委副巡視員劉暉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北京市科委組建工作專班,狠抓重大項目落地,大力發展醫藥健康產業,重點培育人工智能產業,持續推進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支持科技服務業做大做強?!?/p>
《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北京將“建立人工智能創新體系,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加快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從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涌現一批特色創新型企業”,使“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指導意見》為人工智能產業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北京云知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郭凡表示,該公司推出的“云+芯”軟硬件一體化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可應用于生活機器人、車載終端等,為相關企業和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北京地平線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陳遙介紹,公司推出的邊緣人工智能視覺芯片,可應用于智能汽車等領域,實現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
布局科研
產業的培育與發展,需要有來自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多方面的源頭創新。沒有源頭技術的不斷注入,產業發展是無根之木。
2018年11月,北京智源行動計劃正式發布。該計劃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由政府部門、企業、高校、院所等共同提出,是北京服務人工智能發展的頂層設計,是凝聚各方智慧的行動方案。
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表示,北京智源行動計劃將支持科學家勇闖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無人區”,推動人工智能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引領人工智能學科前沿和技術創新方向,推動北京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學術思想、基礎理論、頂尖人才、企業創新和發展政策的源頭,支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據介紹,北京智源行動計劃是一個融合開放的系統,以共享數據、智能計算編程框架和算力基礎設施為核心,圍繞人工智能開放服務平臺、共建聯合實驗室、人才集聚培養、產學研學術交流等方向重點開展工作。
根據北京智源行動計劃的部署,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區推動成立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北京人工智能領域優勢單位,采用國際接軌、靈活自主的運行機制,實現研究院“輕裝上陣”“跑得更快”。
今年4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啟動實施了“智源學者計劃”,將每年支持100位人工智能(AI)領域的優秀專家學者?!斑@是研究院打造高層次AI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的引領性工程,旨在面向當前和未來AI創新發展,選拔并培養一批德才兼備、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和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英才?!北本┲窃慈斯ぶ悄苎芯吭涸洪L黃鐵軍表示。
同時,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還推動成立了“北京智源—曠視智能模型設計與圖像感知聯合實驗室”。該聯合實驗室將基于曠視科技公司和研究院在計算機視覺技術和應用上的積累,通過向高??蒲性核鶖祿蚕?、開放模型設計與場景測試,支持高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學,推動協同創新。
控制風險
人工智能倫理與規范是未來智能社會的發展基石,已經引起了各國政府和學術界、企業界等的廣泛關注。
然而,人工智能涉及范圍極廣,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不是一個領域、一個城市、一個部門、一個機構能夠獨立完成的,需要充分匯聚科學家、企業家、產業聯盟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多方參與、共同努力,持續推動人工智能倫理、規范方面的學術研究與成果轉化應用,并不斷強化行業自律。
今年5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聯盟,共同發布《人工智能北京共識》,同時宣布成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倫理與安全研究中心。
黃鐵軍介紹,《人工智能北京共識》針對人工智能的研發、使用、治理三方面,提出了各個參與方應該遵循的有益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和社會發展的15條原則。例如在研發方面,提倡要有益于增進社會與生態的福祉,服從人類的整體利益,設計上要合乎倫理,體現出多樣性與包容性,盡可能地惠及更多人,要對潛在倫理風險與隱患負責,提升技術水平控制各種風險,并最大范圍共享人工智能發展成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倫理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毅表示,研究中心將圍繞人工智能倫理與安全的理論探索、算法模型、系統平臺、行業應用等開展一系列研究。
“北京人工智能領域廣大創新主體,將共同營造良好生態,加快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研究、核心技術創新和高精尖產業發展,讓人工智能更好地支撐北京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造福全人類?!痹S強說。
轉載鏈接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6/346799.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