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19-05-24 09:11 來源:北京市科委網站
5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市科委”)在2019北京科技周主場聯合召開“高精尖重點領域重大技術科技創新成果”新聞發布會。市科委副巡視員劉暉出席新聞發布會并介紹情況。
高精尖重點領域重大技術科技創新成果專場新聞發布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把握“舍”與“得”的辯證關系,深入實施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努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劉暉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情況
劉暉介紹,2017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印發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的通知》,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選取醫藥健康、人工智能等十個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高精尖產業,為全市產業發展繪就“路線圖”。而今,高精尖產業正領跑北京經濟增長。
2018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超3萬億元,新經濟實現增加值超萬億元,其中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976億元,同比增長9.4%。北京的醫藥健康、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5G等高精尖產業加速態勢明顯,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3.9%和7.8%。
劉暉介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科委組建工作專班,狠抓重大項目落地,大力發展醫藥健康產業,重點培育人工智能產業,持續推進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支持科技服務業做大做強。市科委加強資金支持,2018年,投入科技經費超25億元,從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要素集聚等方面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同時,加快組建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對接超過170家機構,立項子基金52支,通過投資決策14支,總規模186億元。
劉暉指出,在前沿技術領域,市科委選出一批前瞻性、先導性和顛覆性的高精尖技術成果集中亮相本屆科技周活動主場,彰顯科技創新的最新成就??萍贾芑顒又鲌龉舱钩?1項高精尖產業發展成果,涉及人工智能、醫藥健康、智能裝備、新能源智能汽車等產業。高精尖產業成果越來越多的惠及大眾,助力科技強國建設。
醫藥健康領域
2018年,全市醫藥健康產業全部企業營業收入達1867.6億元,同比增長14.3%,較上年同期上升1.3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314家,總產值1323.3億元。目前,北京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醫藥企業20家,總產值超600億元。我市醫藥健康產業集群效應明顯,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區分別占產業規模的40%和10%左右;海淀區和昌平區作為產業研發創新基地,規模貢獻占比均近10%左右;朝陽區著力發展醫藥服務業,約占全市醫藥健康服務業收入的近50%。
北京有12個1類新藥品種獲批進入臨床,申報和獲批生產的新藥3個,數量居全國第二。近5年已布局支持的在研發品種中,預計2020年10個以上品種可以實現產品注冊,近百個品種可進入臨床研究階段,未來全部上市后有望貢獻百億產值,產出10億元大品種5個以上。全市累計通過國家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的品種37個,占全國的19%。
例如,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致力于“產學研醫”協同創新,與清華大學、北京天壇醫院等密切合作,聚焦于神經調控領域,將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開展醫療關鍵技術的原理探索和高端醫療裝備的自主研發,轉化吸收清華大學的載人航天高技術成果,開發出國產腦起搏器系列產品,用于帕金森病等神經疾病治療,打破國外產品壟斷。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充分挖掘早期肺癌大數據,采用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輔助醫生對早期肺癌篩查和診斷,提升效率和診斷精度。
新能源汽車領域
截至2019年4月底,累計推廣純電動汽車26.35萬輛,累計建成充電樁17.97萬個。純電動汽車在規模效益、推廣應用、產業創新等方面占據國內領先地位,并已建成相對成熟的產業鏈,完整覆蓋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備及服務等多環節。
例如,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匯聚國內外資源,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高地。精進電動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研制出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用油冷驅動電機,突破了油冷電機驅動系統及應用技術,廣泛應用于純電動、插電增程、混合動力等各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提高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先進性。北京地平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了基于地平線BPU 2.0處理器架構(伯努利架構)的地平線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結合深度學習感知技術,Matrix具備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夠為L3和L4級別自動駕駛提供高性能的解決方案。
新材料領域
2018年,龍頭企業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以新材料為主的19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065.17億元。北京新材料領域科技資源豐富,擁有國內新材料領域相關的兩院院士130多人,每年承擔的國家科研項目約占新材料領域項目總量的三分之一,榮獲的國家三大科技獎約占新材料領域獲獎總數的三分之一,在新材料研究、制備、表征、檢測等方面擁有一批國際一流科學裝置和儀器設備。
例如,北京天科合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開展4-6英寸高品質碳化硅單晶襯底產業化項目建設,形成集碳化硅單晶生長、加工、檢測、清洗封裝等設施齊全的創新型碳化硅單晶襯底生產基地,實現高質量4-6英寸SiC單晶襯底產業化關鍵技術自主可控。
人工智能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北京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達1500億元。北京人工智能領域科技資源優勢明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等全國過半數人工智能骨干研究單位聚集在北京,擁有模式識別、智能技術與系統等10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龍頭企業聚集,已有多家千億元以上規模的企業和百億至千億間規模的企業。
2018年,北京智源行動計劃正式發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支持科學家勇闖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無人區”。2019年,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落戶北京,推動北京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學術思想、基礎理論、頂尖人才、企業創新和發展政策的源頭。目前,北京在人工智能芯片與系統研發、計算機視覺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相關技術和成果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專利數量已超過2.5萬件。
科技服務業領域
2018年全市科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223.9億元,占第三產業比重為13.1%,占GDP比重為10.6%,增速10.4%,高于第三產業3.1個百分點,高于GDP增速3.8個百分點。全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4957.8億元,增長10.5%;實現技術交易增加值2940.2億元,增長10.4%,占GDP的比重達9.70%(2017年為9.51%)。
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七成以上輻射到京外,其中流向津冀成交額227.4億元,同比增長11.8%。全市優勢領域聚焦在工程技術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研發服務、設計服務等板塊。同時,創業孵化、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服務業也保持較快發展,全市共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近400家,累計服務創業企業(團隊)7萬余家,運營場地面積超500萬平米以上,實現收入7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