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大會:AI+5G成為行業轉型催化劑

3月29日,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大會在煙臺舉行。政府主管領導、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等與會人士深入探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向,討論人工智能如何實現更強的信息承載能力和更具潛力的普及應用價值,為消費升級、行業創新、社會治理提供新場景、新要素、新工具,帶動更多產業的升級和業務發展,創新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和新一輪科技變革的重要力量,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重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我國人工智能創新日益活躍、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應用領域逐步拓展,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對于打造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體系和促進社會進步等各方面都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義,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促進其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 

人工智能在醫學、教育、制造、文旅、交通等諸多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對我國加速產業轉型、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數字化工廠、Cloud VR、混合現實等新技術正在滲透各行各業,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同濟大學企業數字化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浩表示,數字化工廠對其規劃設計、建造施工、運行維護、改造升級的全生命周期進行支持,但也存在模型不能共享、缺乏動態更新、智能應用不足等短板。對于制造業而言,可以用現代數字化工廠的組織方式即數字孿生方式來彌補數字工廠的不足。數字孿生工廠能夠將虛擬工廠與實際對象結合起來,實現機器工件和組建之間的點對點信息通信,實現同步一致、實時反饋。數字孿生工廠與企業互聯后,在管理層、服務層、數據層、物理層、模擬層等全面支持企業業務的構建和發展。

Cloud VR的核心在于把大量的計算和渲染的工作移到云上完成。從PC VR到Cloud VR是商業模式創新、系統架構創新以及頭盔無繩化、Wi-Fi創新的綜合提升。Cloud VR的業務發展邏輯和發展路徑可以歸結為2B、2H、2C三種模式。2B模式面向垂直行業,促進影視、游戲、教育、醫療等行業應用的推廣落地;2H模式依托IPTV規模,打造巨幕、直播、重交互游戲等,促進VR進入千家萬戶,重點解決家庭娛樂問題;2C模式結合5G建設,發展輕交互游戲、社交和巨幕影院等。

“Cloud VR的商用路徑為從2B模式切入,瞄準2H、2C模式逐漸做大規模?!比A為公司中國區副總裁董明表示。

AI與5G深度結合 

AI與5G技術深度結合,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作為一種基礎設施能力,為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帶來長遠變化。

“在5G眾多典型應用當中,70%以上是與人工智能和AR、VR相關的,5G不再是主要為人服務,而是面向機器和計算?!敝袊苿邮紫茖W家馮俊蘭表示。

AI時代多種多樣的應用對網絡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例如智慧城市需要海量的連接、智慧交通需要超低的時延、智慧家庭需要超大帶寬。不同AI應用需要專屬的網絡,根據應用需求實時調整,滿足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而5G核心網構建邏輯隔離的網絡切片,能提供網絡功能和資源按需部署的能力,為每個AI應用打造私人定制網絡,滿足未來行業多樣化的業務需求。

馮俊蘭強調,5G的傳輸特性將為AI技術的大規模、普適性應用提供基礎和保障,降低AI技術應用的成本,5G切片技術為AI應用提供定制化的網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

然而AI與5G的結合發展也面臨AI技術的高成本和技術局限、5G無線側的技術挑戰、超大規模數據、5G網絡安全、管理運營模式的改變等諸多挑戰,有待逐一攻克。

創新創業態勢旺盛 

創新創業企業在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人工智能創新創業態勢旺盛。從“全球人工智能初創百強企業榜單”(AI100)來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AI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2019年入圍榜單的AI企業中,77家來自美國,中國、英國、以色列各占6席,德國、加拿大、瑞典各占1席。

2017年至2019年,中國有近20家初創企業入圍榜單,核心應用場景由分散轉向集中,企業科技等熱點逐漸明晰。2017年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相對分散,底層技術和應用場景相互交糅。2018年出現一批跨行業的平臺型AI初創企業,以及一批無法準確分類的的明星級AI初創企業。2019年,AI初創企業被明確歸為13個應用場景,全球人工智能核心應用場景趨向明晰。

中美兩國正在成為AI獨角獸的誕生地。在入圍的100家企業中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有11家,中國和美國平分秋色,各占五家。但我國在專利申請和知識產權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國人工智能創新創業態勢旺盛,然而仍存在問題。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安暉將其歸結為 “浮”、“散”、“?!??!案 笔侵?,將簡單的數據應用認為是人工智能的“偽人工智能”、僅有宣傳但難以實現產品落地的“概念人工智能”和目標設定過高或者性價比設定過低的“不可及人工智能”?!吧ⅰ敝饕憩F在創業創新項目重復化、碎片化,浪費產業創新資源,顛覆性創新產品少?!懊!敝饕w現在要解決好人工智能有何用、誰愿意用、誰會用的問題,才能夠促進人工智能的落地、普及和深化。

針對以上問題,安暉建議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創業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精選特色領域,各企業尋找擅長的、又是藍海的細分領域,實現聚焦并加速發展;二是深化技術創新,例如從人臉識別發展到動作識別等;三是把準應用需求,真正了解實體經濟的具體需求,例如優化效率、降低成本、人機和諧,根據不同需求來實現人工智能的創新;四是注重系統性創新,讓更多技術與更多應用和場景結合起來。

人人做人人模人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