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0日,北方華創高級副總裁張國銘接受《中國電子報》專訪,就當前國內出現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熱潮,中國半導體面臨的市場機會及挑戰發表了看法:隨全球半導體產業向亞太地區轉移,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進入了歷史發展的黃金時期。這為發展中國國產半導體裝備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面對中國半導體設備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差距的現狀,國家應該對產業發展給予大力支持,鼓勵對本土設備的采購。
《中國電子報》對張國銘高級副總裁采訪稿《國產設備在28nm制程實現市場突破,未來有望在競爭中勝出》刊登于SEMICON China2017特刊上,以下文章摘自《中國電子報》:
一、裝備業迎來黃金發展期
伴隨全球半導體產業向亞太地區轉移的產業大勢,中國半導體市場在全球市場中份額與價值不斷提升,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進入了歷史發展的黃金時期。過去的兩三年中,國際和國內半導體制造廠商幾乎全線挺進中國大陸,不遺余力地進行產能擴張,這為發展中國國產半導體裝備業帶來了發展機遇。我們應該如何抓住機遇,借機做大、做強中國半導體裝備產業?對此,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張國銘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歷史上看,每一次市場轉移和產業振興都為配套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當下全球一流的半導體制造商和我們本土優秀的半導體芯片制造企業的技術與產能擴張必將帶動本土設備技術的發展。與國際一流客戶在地域上的親近以及良好的服務體系無疑為本土設備商協同客戶發展提供了極好的契機。根據目前各大廠商公布的未來幾年在中國大陸擴張的技術規劃,未來幾年我們在設備技術的發展方向上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得以突破:16/14nm及以下的FinFET技術發展,多次曝光技術帶來設備技術和設備數量的需求,3DNAND閃存技術所帶來的設備需求以及3D封裝技術對晶圓級封裝設備的需求突破……”
“這是在延伸摩爾定律方面對設備在技術和市場體量方面的需求,我們只要緊跟客戶需求,一定能在技術上加快追趕步伐。而多元化的下游應用驅動又為上游市場帶來了多樣化的設備需求,未來物聯網、傳感器與汽車電子等產業的蓬勃發展未必要求最先進的技術制程,卻對設備能夠滿足多樣化的需求提出了要求。國產設備在28nm及以上的制程已經實現了市場突破,只要我們能夠豐富產品種類,拓寬應用領域,滿足客戶多樣化的工藝需求,未來完全有機會在適應性與靈活性上與國際對手從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并非常有望在市場選擇中得以勝出?!奔嫒伪本┍狈饺A創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副總裁的張國銘進一步表示。
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副總裁傅城也表示,我國這些年來扶持發展了一些設備企業。這些企業當前階段,首要立足的仍是國內市場。過去十幾年中國內半導體設備市場其實并不大,在2015年以前基本上每隔2~3年才會發布一個12英寸或8英寸項目。這樣的市場規模,很難喂飽一家規模設備企業?,F在隨著多個大型項目的發布,至少從市場層面規模在擴大,如果每年啟動3~4條生產線的建設,并保持這種成長速度,相信3~5年后支撐起5~6家國內設備企業是有可能的。當然前提條件是有一定的政策傾斜。比如規定在符合設備規格條件的情況下,要至少有一半設備從國內供應商采購。這樣就會給國有設備廠商一個成長的機會。設備廠的成長需要有適當的商業環境,資金、人才、技術的積累都需要一個過程。
二、應鼓勵本土設備采購
既然當前市場給了中國半導體裝備業發展的機遇與途徑,應當從國家層面給予設備企業哪些支持呢?對此,張國銘認為:“20世紀以后,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中國半導體裝備業已經涌現出了幾家技術與規模兼具的先鋒企業,完全有能力擔當起行業領頭羊的角色。過去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給外界的整體印象是小、弱、散,新的發展形勢下,國內設備商有必要,也具備了通過合作、整并提升整體實力的條件和契機。國之重器在精而不在多,即便是荷蘭、美國、日本這樣的半導體裝備發達國家,設備的代表性廠商也不過1-2家,這是國際同行給予我們的經驗啟示。另外,通過整合并購打通的供應鏈、客戶、渠道和人才團隊也是提升和改善小、弱、散的有效途徑。所以,國家應該鼓勵和支持國內裝備企業的合縱聯合,以龍頭企業為先鋒,打造中國半導體裝備的國家艦隊。在此基礎上,鼓勵中國企業的出海并購也是打造國際化的中國企業的捷徑之一。在不懈強化自身實力的同時,國家應大力支持裝備類的戰略型企業尋找海外優質標的進行整合并購,并在資本運作、外匯支持、政策審批等方面給予特殊通道的靈活機制?!?/p>
“此外,目前國產設備仍處于追趕階段,企業規模和融資能力有限,要想加快追趕速度,需要國家繼續加大科技研發資金的支持,在當下以資金換時間。同時,半導體裝備業也是人才密集型產業,需要多學科的高端人才支撐,我國對這方面的人才供應缺口很大。因此,一方面需要國家加大微電子等學科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要加強官、產、學、研緊密合作,如此,不僅能為企業技術發展提供源頭上的智力支持,而且也將為企業培養出大批的實用型人才?!睆垏懕硎??!白詈?,產業鏈的配套實現,除了要依靠上游零部件大力供應,下游客戶的使用態度更是至關重要。在這個問題上,國家應該積極鼓勵國內主流客戶的本土設備采購——在戰略型設備的采購行為中堅定體現國家意志,特別是對于那些在技術和市場中已經取得突破的本土化設備。同時,關鍵零部件本地化也是實現裝備產業本土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正如中國半導體設備業的崛起速度還未趕上其市場的崛起速度一樣,中國工業基礎能力的薄弱同樣也制約著設備業的完全國產化。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關鍵零部件仍需依賴進口的現狀一方面使我們無法徹底擺脫受制于人的發展隱憂;另一方面使我們不得不將采購視線轉向海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設備成本,最終影響國產設備的價格競爭力?!睆垏懻f。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銷售服務處資深處長林偉圣也認為:“中國的優勢在于本地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數額龐大,所以在政府資金援助的條件下,國內的設備使用者可以和國內的設備廠商以及高校一起合作來加速基礎設備的開發?!?/p>